相机/镜头的近摄能力是由焦距、最近对焦距离共同决定的:

-焦距相同,最近对焦距离越短则放大能力越强;

-最近对焦距离相同,焦距越长则放大能力越强。

那对于焦距、最近对焦距离都不一样的情况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放大倍率”了:“放大倍率”指感光元件上所成影像与原物体的比例。放大倍率越高,相机/镜头的近摄能力越强。

通常来说,专业微距镜头具有不低于1:1(1.0倍)的放大倍率。“小微距”镜头也要有不低于1:3(0.33倍)的放大倍率。

科普:相机镜头的“放大倍率”是什么?
▲腾龙F017镜头的样片

如果你觉得“感光元件上所成影像与原物体的比例”太过抽象,那ET这里也给出“放大倍率”的另一种理解方式:对于全画幅相机和1:1微距镜头,可以让与全画幅传感器尺寸相当(或更大)的物体充满整个画面。

如果你要拍摄的物体比全画幅传感器尺寸(36mm x 24mm)更小,可以使用放大倍率更高的镜头,又或者搭配传感器尺寸较小的相机 —— 放大倍率和焦距一样是可以等效的,等效放大倍率 = 镜头放大倍率 × 相机的等效系数。

科普:相机镜头的“放大倍率”是什么?
▲放大倍率也可以被等效(与等效焦距的系数相同)

科普:相机镜头的“放大倍率”是什么?
▲索尼RX10系列的放大倍率也是全画幅等效值

以上我们所说的放大倍率都是忽略像素的,也就是假设以相同尺寸打印并进行比较。由于数码照片可以随意裁切,而我们的观看设备即屏幕分辨率也不相同,所以当“在屏幕上100%比例查看”时,放大倍率也会受到照片像素和屏幕分辨率的影响。

非常容易忽略的一点:“放大倍率”是线条与线条的比例,而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给我们的更直观感受是面积 —— 放大倍率1:2(0.5倍)的镜头,画面中物体大小是放大倍率1:1镜头的1/4;放大倍率1:3(0.33倍)的镜头,画面中物体大小只有放大倍率1:1镜头的约1/10。

科普:相机镜头的“放大倍率”是什么?
▲从左至右依次为1.0倍、1.4倍、2.0倍放大倍率下的画面细节。

除了相机/镜头的近摄特写能力外,取景器(无论是光学和电子)也有“放大倍率”这项参数,并且同样存在“等效”情况:APS-C画幅相机的1.0倍取景器,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0.625(1.6x)或0.667(1.5x)。

而因为面积需要平方,0.59倍取景器(例如索尼7C)会比0.78倍取景器(例如索尼7M3)的取景画面要小很多。

* 作为参考,旗舰级全幅微单目前可以做到0.9x放大倍率。

科普:相机镜头的“放大倍率”是什么?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轻创业客+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