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国气象台再次发布了沙尘暴蓝色预警,其实蓝色预警是最低级别的预警,但是这波沙尘暴的影响一点都不会低。
随着冷空气向南推进,这波沙尘暴不仅跨过了黄河,连长江以南都会受到影响,或许最多将会有15个省4亿人受到影响。
现在南方的城市也已经明显受到影响,上海、杭州、宁波多地网友这两天都发现自己的城市被“雾霾”笼罩了。
上海沙尘暴的相关话题更是一度冲上,但是也有专家辟谣,南方不会有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确实影响到南方,导致南方城市出现的是浮尘天气,它和沙尘暴差别还是蛮大的。
从中国天气网制作的图片来看,我所在的城市也很符合浮尘天气的标准,应该也是受到影响了。
从今年3月14日开始,沙尘天气就一直持续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媒体称这轮沙尘天是中国近10年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中国沙尘暴让一些外媒看到了“流量密码”,进行了大肆宣传。
日本的媒体指责来自中国的黄沙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环境,而彭博社更是煽风点火,到处都透露出中国环境恶化的信息,以及对日韩环境的影响。
彭博社文章截图
那么中国这波沙尘暴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几年如此鼓励植树造林,也没法阻挡沙尘暴呢?
沙尘暴到底来自哪里?
其实,现在对气象的观测是非常先进的,像沙尘暴这种天气,通过卫星可以非常轻松地观察到它的起源。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信息,今年有点反常且高频的沙尘暴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中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外媒的评论是非常不客观的,只是说中国不好更容易得到流量而已。
这波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天气反常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全球变暖让天气出现了反常,冷空气到现在还处在活跃期,这是沙尘的动力来源,而整体气温回升速度却显著变快,导致沙源地更早的解冻,沙尘早早裸露在外;
另一方面,降雨量还不如往年,土壤的墒情(土壤含水量情况)较差。
有动力,又有缺水的土壤,自然就创造了沙尘暴了。
不过,也不能完全怪天灾,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较大,毕竟连全球变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人为因素则主要体现在蒙古国的过度放牧上(不吹不黑),蒙古国这几年其实因为过度放牧出现了很多问题。
蒙古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整个国家只有300多万人,但是根据2021年的统计,他们国家养殖的牲畜总数达6730万头,人均20多头。
超发达的畜牧业,给草原带来巨大负担,最重要的是,由于蒙古国处在内陆地区,许多地区降水都非常稀少,土地非常容易沙化——受沙化影响的土地占到总面积的90%左右,可以说蒙古国真正能够放牧的地区其实并不算太辽阔。
不仅如此,受到苏联“集体农庄”的影响,蒙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放弃了原有“游牧”生活,纷纷定居下来,集中化放牧。
在这种背景下,畜牧业确实是突飞猛进,但是对草原的破坏也更显著了,因为草原再也没有“轮休”的机会。
这波沙尘暴的起源地——蒙古国南部地区,有几个湖泊都已经几近干涸,比如乌兰湖、奥罗格湖等,要知道过去这些湖泊是养一方水草,强大的古文明就在它们周围兴起。
那么,中国植树造林这么多年,为啥没能抵御这波沙尘暴呢?
首先,毋庸置疑,我们确实在植树造林,1978年到2018年,宏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累积造林并保存的面积的面积达到3014.3万公顷,但是,这点面积对于沙漠化的土地而言是非常小的。
要知道中国是沙漠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被定义为沙漠的面积达到70万平方公里(7000万公顷),而沙漠化的土地更是达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
这些沙化的土地都有可能制造沙尘暴,只要条件允许的话。
另一方面,植树造林的目的确实是“防风固沙”,但是其作用大多时候只体现在后半句——也就是“固沙”,它只能确保植被覆盖的沙化土地不容易出现沙尘暴,而不是真的能抵挡风沙。
如果沙尘起源于其它地方的话(比如这次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蒙古国),那么以沙尘暴的影响高度,树木根本无法抵挡。
除此之外,沙尘暴其实就像台风一样,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只要沙漠存在,那么它根本就是无法战胜。
然而,众所周知,沙漠自古就存在,这与地理位置有关系,是无法治理的,所以沙尘暴也和其它所有天气现象一样自古就有之,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沙尘暴也不全是坏事
咱们国家喜欢把植树造林称作“治理沙漠”,这个其实不是特别准确。
因为那些能够植树造林的地区本来就不应该是沙漠,它们的降水量是允许植树造林的,比如即将消失毛乌素沙漠,它的年降水量有270~374毫米,其南缘更是有超过400的年均降水量,这里古时候是是牧业发达的地区,只是因为过度开发导致沙化了而已。
我们现在对沙尘暴嗤之以鼻,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觉得它是因为环境恶化才导致的,它是自然灾害。
事实上,沙尘暴也和台风一样,虽然我们的主观中是自然灾害,但其实它们对大自然都是有着巨大贡献的,并不是只有破坏。
台风可以促进水资源循环到内陆,沙尘暴也是一样的——它也可以促进自然界不同地区的资源转移。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促进土壤的形成。黄土高原是中国最显著的地貌特征之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地下有百米厚的黄土,而不是岩石,有研究指出这些黄土其实就是沙尘暴带来的。
最重要的是沙尘暴给那些可以长出植物的地方带去了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矿物质和肥料,比如氮、磷、硅、铁等等。
这些我们可能很难感受到,但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没有沙尘暴的话,亚马逊雨林根本就不会存在。
虽然亚马逊雨林物种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因为该地区充足的降水量,导致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都有2800万吨泥沙被冲入大海,其中包括22000 吨磷。
磷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如果没有及时的补充的话,亚马逊将失去所有的磷,让土地变得极度贫瘠。
自然界奇迹的地方就在于那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完全对立的事物也存在关联。
其实是远在地球另一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给亚马逊雨林提供了补给。
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穿过大西洋(足足跨越2500公里),每年到达南美洲的尘土依然达到1.32亿吨,其中大约2770万吨会进入亚马逊雨林。
更有趣的地方是,一些研究人员指出,撒哈拉沙漠的尘土大约含有0.08%的磷,换句话说,每年通过撒哈拉沙漠补给到亚马逊雨林的磷正好和它流失的部分相当,这就是“地球之肺”得以存在的原因。
雨水少的地方会出现沙漠,不太适合生命生存。
而雨水多的地方虽然有条件成为生命的绿洲,但是水土流失却很严重,也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正因为沙尘暴的存在才让一切变得可持续。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轻创业客+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